紅襪能創隊史紀錄地拿到美聯東區三連霸,紅襪迷該要感謝的人很多,但總管 Dave Dombrowski 也許是最該被感謝的那一位。三年前的此刻,紅襪再次收穫了一個美東分區墊底賽季,2012-15 這幾年,雖然 2013 賽季驚奇般地成為最後贏家,但其餘三年平均拿不到 73 勝,幾乎可算是這世紀紅襪隊史的最低谷。 John W. Henry 自買下紅襪後,經 Theo Epstein、Ben Cherington 等精明總管操盤下球隊的競爭力一直不差,手握三枚戒指的紅襪甚至可競逐 21 世紀最偉大球隊,本世紀球隊的例行賽成績高居第三(2001-18 賽季)。 2002-15 賽季 John W. Henry 進駐的 14 年裡,美東分區排名兩次第一(皆拿世界大賽冠軍),六次第二,三次第三與三次第五(墊底,即 2012、14、15 年),Dave Dombrowski 接手紅襪時,恰恰是 21 世紀紅襪下限最低的艱困時刻;接手時,薪資最高的兩名球員是 Hanley Ramírez、Pablo Sandoval,他們 2015 年的 WAR(勝場貢獻指數)甚至是負值,
必贏娛樂城
意味著他們上場便是傷害球隊的存在,但是,他倆共拿了球隊 3900 萬美金的薪資! 隊上依然有 David Ortiz、Dustin Pedroia 等明星球員,
真人遊戲
但球隊的「洞」佈滿整隊,尤其後援投手的貢獻值更是聯盟墊底;相比千瘡百孔的大聯盟陣容,那幾年紅襪的農場系統評價雖然頗高,但 Yoan Moncada、Rafael Devers、Andrew Benintendi、Michael Kopech、Anderson Espinoza 等一票潛力年輕球員尚未在 AA 或以上的層級出賽過,離養成至大聯盟層級還需耐心與時間。 簡言之,那時的紅襪未來樂觀的理由並不多。 2015 賽季之後,紅襪換了位操盤手:2015/8/18,Ben Cherington 卸任總經理職務,聘請 Dave Dombrowski 擔任棒球營運部總管以填補他的職務,依規定賽季結束後始正式運作他為紅襪擘劃的藍圖。 艱困的客觀環境,
信用版申請
加上 Dave Dombrowski 過往在蒙特婁博覽會、佛羅里達馬林魚與底特律老虎的掌舵期間,建隊模式傾向於「賣掉高前景選手獲得短期即戰力」,上任之初曾引起討論;Dave Dombrowski 加盟紅襪前的交易為獲得 Mark Langston、Gary Sheffield、Dmitri Young、Miguel Cabrera、Dontrelle Willis、Max Scherzer、Austin Jackson、Aníbal Sánchez、David Price 等球星賣掉球隊備受矚目的年輕資產,儘管球隊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– 這種「激進歷史」令紅襪支持者感到擔心。 雖然打出美聯東區墊底的戰績,但那時的輿論氛圍普遍認為紅襪需要的是「耐心」,他們離季後賽的實際距離並沒有戰績上的差距那麼遠;球隊大聯盟陣容充斥的表現不佳的人:Pablo Sandoval、Hanley Ramírez 為其代表,但 Rick Porcello、Rusney Castillo 有機會谷底反彈,Eduardo Rodríguez、Jackie Bradley Jr.、Clay Buchholz 表現有亮點,「少數自由球員簽約」,「適度交易」,
金好運娛樂城
最重要的是「保持耐心兌現優質農場」,以上種種才是球隊復興該走的路。 Dave Dombrowski 上任後的做法確如以往地為球隊引進大牌球星,2015-16 休賽季為了 Craig Kimbrel、David Price 投注大量資源,2016-17 休賽期在 Chris Sale 的交易案中摧毀了優質多年的農場系統,2018 賽季前也簽下 J.D. Martinez 填補砲管;各種引進模式皆有人議論:要一次放棄四位評價頗高的新秀嗎?要對一位超過 30 歲的大叔提供兩億級美金大概率是過度支付(overpay)的合約嗎?農場已貧瘠,要將評價全聯盟頭號新秀在內的四位新秀送出?要在大合約裡提供多次選擇權嗎? 各樣決定皆引發正反支持者的討論,但就「蝴蝶效應」與「事後諸葛」來看,Dave Dombrowski 為球隊的收購 WAR 達 46.1,包括交易案得到的 27.1,而送出的球員為該球隊僅有 16.3 的 WAR 貢獻值,差距頗大;當然,紅襪送出的年輕球員在未來會持續成長,尤其是 Manuel Margot、Yoan Moncada、Michael Kopech、Anderson Espinoza 等人,合理期待他們對球隊的貢獻程度會與日俱增。 但是,「紅襪」這支球隊在市場上算是個大品牌,無論誰掌舵,總是會牽扯到大型交易案,總是會有大牌球星心儀加盟,純論「銀彈」也許不如洋基、道奇,但也是聯盟 Top 5 的存在,因此,是否 Win now 也許不是重點,重點應放在「事件發生後,
5298娛樂
球隊局勢將如何發展。」球場上實際的產能也許比潛在價值更重要,較 Ben Cherington 掌舵末期簽大約後的實際產能,Dave Dombrowski 這三年來做得不差,美聯東區三連霸便是證明。 難以想像紅襪隊史上竟從未完成過美東分區三連霸此特殊紀錄,洋基、金鶯、藍鳥皆曾締造過,紅襪不僅僅自 2001 年以來例行賽成績高居第三,如自 1969 年創建分區統計以來更居第二。 本賽季(2018 年)的紅襪堪稱史詩級強隊,拿下隊史新猷的 108 勝,2016 賽季 Craig Kimbrel、David Price、Chris Sale 與 J.D. Martinez 的加盟,現在他們皆為球隊的中流砥柱;Dave Dombrowski 並不像 Theo Epstein 或 Ben Cherington 一樣總是藉著「農場拔擢」來解決問題,更多的是將目光鎖定在某位球星身上,並試著用合理的代價得到他,球隊的「洞」試著用最「合適」的球員去填補,因此過去三年 Craig Kimbrel、David Price、Chris Sale、J.D. Martinez 等人降臨球隊。 此法的後遺癥三年前讓紅襪支持者感到擔心,尤其是看到老虎 2011-14 美聯中區破隊史紀錄的四連霸後隔年竟戰績墊底,Dave Dombrowski 離職後直至今年,老虎尚未逃出泥淖,四年(2015-18 年)內老虎例行賽平均僅能拿到 72 勝;很難說那隻老虎是成功還是失敗,也許評判的標準是「是否拿下世界大賽冠軍」,那隻老虎雖完成了美中四連霸的壯舉,但始終未有冠軍戒指加持。
過去兩年戰績皆 93 勝 69 敗的紅襪雖勇奪分區冠軍,可惜季後賽碰到印地安人與太空人的首輪分區系列賽就打包回家,
角子老虎機
六場比賽更僅拿了 1 勝,平心而論紅襪碰到晉級季後賽的這些球隊對戰並無顯著優勢,「主場」與「季末比其他隊擁有更多調整空間」能否在季後賽發揮正向影響力也未可知,Dave Dombrowski 打造出的紅襪尚未在季後賽證明自己更是事實;即使如此,在擁有 20 世紀大聯盟最強球隊的洋基面前,「美東三連霸」的成就解鎖率遠比其他分區冠軍來得低,Dave Dombrowski 絕對值得紅襪迷的掌聲。 這支紅襪會不會步上 2011-14 那支老虎的後塵我們不知,但「波士頓」擁有更大的市場號召力,「紅襪」隊史擁有更深的底蘊,今年賽季新教頭 Alex Cora 的加盟更為球隊帶來新氣象;不管方法為何,Dave Dombrowski 的目標就是打造出一支有競爭性的球隊,而較沒有市場號召力的老虎,老闆較吝嗇的馬林魚與兩者皆缺的博覽會而言,紅襪可運用的資源無疑多得多。 紅襪這支球隊的成功標準絕對是「是否拿下世界大賽冠軍」,接下來,就是球隊證明自己在十月賽程可否再贏下三個系列戰,唯有戒指在手,Dave Dombrowski 的這支紅襪隊才會獲得無庸置疑的成功讚賞。 延伸閱讀:歷史性開局的命運填補 David Ortiz 離開的那個人:J.D. Martinez 數據來源:FanGraphs、Baseball-Reference 《更多運動消息與多元觀點在『極客觀』&『卡爾運動』專頁分享,歡迎按 讚 追蹤!》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