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平常就用綠電、住綠建築,或駕駛電動車的來賓請舉手!」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在第三屆「臺灣循環經濟獎」臺上詢問觀眾,滿座企業領袖與學界代表,約十人伸手回應。溫麗琪說,與她參加過的其他活動相比,這已是前所未見,響應人數最多的一場演講。
中經院今舉辦「循環經濟獎」辦獎典禮,不只表彰對臺灣淨零減碳、資源永續利用做出貢獻的各級企業。更和每年盤點、解析全臺企業社會責任(CSR)報告書的CSRone永續智庫合作,首度發表「臺灣企業環境外部成本報告」、「綠色經濟ESG倡議平臺」網站。此外,中經院也和資策會推出「減碳知識家」線上課程,為企業分享國際趨勢,提供產業輔導。
CSRone總經理嚴德芬說,該報告詳查全臺653本CSR報告書,再以440間上市企業為主,指出其不足處。其中雖有八成企業「已制定溫室氣體盤查,檢視自身碳排數據」,卻僅318間揭露的夠清楚,且可供分析。
嚴德芬表示「揭露」有三大難點,一是揭露方式不一致,未細分碳排的範疇與類別,或者僅列入柴油、天然氣、瓦斯等氣體。二為內容不明確,其單位或來源標示不明確。最後則是盤查邊界不完整,可能僅計算總公司,未納入子公司或生產過程中的協力單位等。
金管會已研擬,2024年上市櫃公司需於財務報表中揭露氣候資訊,並得區分母公司、子公司排放的「二氧化碳當量」。嚴德芬勉勵企業界及早應對,她舉例,目前完整揭露環境成本的企業,
娛樂城比較
其「EPS(每股盈餘)表現都相對亮眼」。該318家企業EPS平均達4.893元新臺幣,遠高於全臺1748家上市櫃公司的平均值2.79元。
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分析,面對各國供應鏈、碳稅壓力,許多企業正受「碳焦慮」所苦。記者許詩愷/攝影
溫麗琪也強調,包含未來的碳費、碳關稅、上下游客戶與金融機構傳來的壓力,「這些環境外部成本,已成為企業『碳焦慮』的主要來源。」但本次標的318家企業,卻占了全臺五成以上碳排放量,改善迫在眉睫。
溫麗琪列舉,318家企業的碳排放以塑膠工業(16.5%)居冠,
信用版
接續為油電燃氣業(15.7%)、鋼鐵工業(13.4%)、航運業(12.2%)。若以美國碳社會成本(SCC)一公噸碳費1370元計算,上述產業中將有126間的環境外部成本超過一億元,最高者甚至達到350億元之譜。
目前臺灣電力排碳係數為0.502,高於主要競爭者日本0.466、韓國0.416,
錢盈娛樂城
更遠高於歐洲大國,仍有努力空間。溫麗琪建議,除了計算碳排放,企業得同步納入空氣與水汙染、廢棄物衝擊指標,作為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的內容,才有助於通過金融機構審核,迎戰「環境成本定價時代」。
「碳從哪裡排出來?就會成為商機所在!」針對臺灣企業現況,本獎項合作單位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直言,危機即是轉機,由於「綠色經濟」蓄勢待發,「全世界都有共識,轉型更會長達數十年」,當下正是十九世紀工業革命後,全球最重要的投資機會。
蒲樹盛分析,如香港的綠色融資第一名就是綠建築,
ATG惡魔血域
加拿大溫哥華市也宣布「明年起,所有新建物都必須達到百分百碳中和」。他呼籲臺灣企業搶占市場,建材、工法、設計都急需發展,「商機非常大」。
臺灣約有10%碳排來自農業,目前已有廠商回收豬隻糞尿,既促進沼氣發電減碳,還能換得碳權。蒲樹盛認為,這就是利基,越早發展,越有獨佔性,甚至可變成一項商品。研發高傳導低耗能的新材料與負碳技術,都值得臺灣企業投資。
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認為,淨零碳排須配合金融投資,但國際現況使民眾、政府、企業逐漸失去信心。記者許詩愷/攝影
但蒲樹盛也說,受疫情、氣候變遷、政治衝突影響,時下的人與人、政府與政府間都失去信任。根據世界經濟論壇(WEF)調查,高達84%受訪者對未來抱持負面情緒。蒲樹盛回應:「經濟活動來自信心,信心不好時,
捕魚遊戲
經濟活動就不會好。」金融手段原是驅使減碳的一大助力,若缺乏投資,各國的減碳進度便會打折。
臺灣民眾在2021年因詐騙損失20億元,邁向歷史新高,蒲樹盛認為,這也是「人與人失去信任」的現象之一。目前道瓊永續指標(DJSI)已將資安納入企業經營的重要參考項目,蒲樹盛強調,
ATG電子推薦
「建構永續社會與數位信任(Digital Trust)」是未來十年課題,兩者密不可分。
當人類危機、轉機成了雙面刃,企業治理更顯重要;全臺卻仍有一千多家上市櫃公司未發表過CSR報告書、未盤點環境與資安成本。蒲樹盛呼籲企業界加緊腳步,否則「現在去排隊申請評估,都得等到明年下半年了!」
其中一得獎企業「大豐環保」由傳統資源回收商轉型,如今已成循環經濟的代表企業之一。記者許詩愷/攝影
文章源自於UDN,